《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曾从多方面阐述过现代化,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等,后来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一经提出,就成为凝聚全国人民力量的一面旗帜,一股强大力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岁月中,它也没有被动摇过。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制度特别是法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遂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探寻和梳理党的关于现代化的思想脉络,总结其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轫之始: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
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就是在不太长的时期里,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关于“四个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提出可以分为两步走,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虽然中国共产党是在执政十五六年后才提出“四化”目标,但其关于现代化的探索,却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叫现代化,而叫工业化。尽快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1944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①《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147页。他进而谈到:“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民经济尚在恢复之中,朝鲜战争爆发。如果说,战前关于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具体路径的选择方面党的决策层还有不同看法的话,那么,在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东方落后大国同西方最发达国家的较量之后,党内高层的看法渐趋一致,那就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6年8月末,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讲了这么一番话:“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钢一年只有几十万吨,还拿在日本人手里。国民党蒋介石专政二十二年,一年只搞到几万吨。我们现在也还不多,但是搞起一点来了,今年是四百多万吨,明年突破五百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超过一千万吨,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个目标。”③《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8-89页。当谈到美国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时,他讲到:“美国建国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④《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8-89页。毛泽东的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就在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不久,毛泽东领导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跃进”运动,至于为何发动“大跃进”,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他认为中国实力还不行,处在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年产钢才1300多万吨,看不起你是应该的。他豪迈地讲到:“等我们年产一亿吨钢,看得起的看得起,看不起的也要看得起。”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73-3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