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这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
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一夜走红。
这首“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的名曲,是中国民歌领域内一座巅峰的里程碑。
王洛宾在音乐的道路上颇有建树,然而他本人的感情生活却一波三折。
1941年,王洛宾回到兰州的家,已劈腿的妻子问他:今晚,你住哪儿?
这其中又是如何的是是非非?
两人的感情终将何去何从?
王洛宾
艺术之家,潜移默化
王洛宾,名荣庭,字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座瓦灰色的四合院里,在家里排行第四。
提及到自己的摇篮之乡,王洛宾曾说:
“我出生的那个地方叫牛角湾艺花胡同,这名字不好,你看我这一生都在钻牛角尖,出不来,因此才过得如此狼狈。”
王洛宾家里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之家,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油画家庭。
曾祖父原是东南沿海浙江人,曾以小买卖为生。
后因家庭变故,一路东南而上,方才到了北京之地。
王洛宾的爷爷也是个极其富有才情之人,笔底春风,活灵活现。
久而久之,在北京当地倒也小有名气,是个妥妥的“民间艺术家”。
除此之外,爷爷还特别酷爱音乐,甚至在自己的小家内部组成了一个家庭乐队,吹拉弹唱,以此自娱自乐。
一家欢乐的气氛其乐融融,不但影响了王洛宾父亲整个人生阶段的成长,就连王洛宾的音乐才情,也是自小受爷爷和父亲耳濡目染,家庭的影响对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自打王洛宾有记忆开始,祖父总是在欢乐的歌声中,笔墨横姿,挥洒自如,好一副活色生香的画面。
祖父最喜欢《木兰从军》和《梅花三弄》这类的歌曲,每天都要哼哼呀呀唱上几句。
父亲也时常教导王洛宾,
“只有真正懂得快乐和悲哀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活。你学会了如何去品味生活,自然就知道如何创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就是生活的另一种语言。”
本以为是父亲漫不经心的几句话,怎么这话却一语成箴,竟成了王洛宾一辈子都与音乐密不可分的人生剪影。
王洛宾祖上走南闯北,到他这一代才到了北京。
他最喜欢听母亲口中讲祖上那些游历的故事。
“以后我也要中国各处的大好河山去看一看。”
从他的童年开始,他就对音乐和锦绣山河充满了向往。
以至于后来,王洛宾他一个皇城脚下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却在贫穷而又荒凉的大西北度过了几乎大半生的时间。
艺术天才王洛宾
音乐就这样伴随王洛宾从童年开始,一直走到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他一直幻想着将来是否会从事一份和音乐有关的职业,生活是否也如祖父口中那般甘甜。
王洛宾自小便体弱多病。
十四岁那年,父亲才把从他送到了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初中。
在学校里,王洛宾加入了基督教的唱诗班,他的音乐天赋在此时才开始得到启蒙。
王洛宾的歌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很快就成了当众的佼佼者。
不久之后,他便担任了唱诗班的领头人。
然而十五岁那年,王洛宾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政府工厂当职员的父亲因病去世。
当时王洛宾的姐姐早已远嫁东北,在哈尔滨市定居。
为了给姐姐报丧,他不远千里,独自一人开始了这趟孤独而又遥远的行程。
东北民风开放,热情洋溢,还有一些来自苏联境内的外国人。
他们弹琴喝酒,能歌善舞,好一副豪爽欢快的模样。
在哈尔滨停留的这段时间里,王洛宾在铁路上做列车连接工,有幸结识了沙蒙和塞克一行人等。
这些皆是热爱音乐、志同道合的好友。
如果说王洛宾的家庭是他音乐的启蒙者,那塞克等人便可称为他音乐道路上的“启明星”。
回忆起这些人,王洛宾直言“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