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来源:新甘肃
新甘肃客户8月25日消息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瑞)今日,记者从兰州市城关区法院获悉,在行政法院审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被告人甘某某在兰州市高栏县城市。黑石镇大横村非法侵占、开采,造成天然草原119.95亩遭到大规模破坏。除了追究其刑事责任外,8月24日,法院还在高栏县黑石川乡大横村查明了150亩荒地,责令甘某进行异地恢复、补种、劳动补偿恢复。草原植被。
据了解,被告人甘某某未经任何相关审批程序,以高栏香河页岩砖厂的名义非法侵占兰州市高栏县黑石镇大横村领土。温带荒漠化草原总面积119.95亩。砖厂的建设和粘土的开采对天然草原造成了大量破坏。原始草原的开挖暴露了土层,破坏了原始草原植被。在城关法院行政部门审理的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法院认为甘无视法律,违反草原法和有关土地规定,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除了起诉。除刑事责任外,他还被判处甘,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年内,在高栏县草原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内采取替代措施恢复生态环境,种植119.95亩适宜饲草恢复草原植被,并通过草原行政管理部门验收。
现场签订协议
督促执行所附民事判决,使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在城关法院多次与高栏县自然资源局就异地修复地点和现场检查进行协商后,2021年8月24日,150-确定高栏县黑石川乡大横村一亩荒地,责令甘某某以劳动补偿方式进行异地恢复、补种复绿,恢复草原植被。高栏县自然资源局与甘当场签署了《草原植被恢复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草原恢复过程中的相关责任、恢复标准和成本承担。甘某某自愿签署了上述协议,并承诺按照协议内容和判决恢复草原植被。
生态恢复比直接经济惩罚更有意义。过去,当事人破坏生态环境,法院通过经济手段直接制裁当事人。殊不知,经济制裁后,生态修复工作需要重新规划,甚至需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无形中拉长了修复工作的周期。而在正式恢复之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发生二次破坏,从而扩大了破坏范围。利用补种、放养、劳力惩罚破坏环境的当事人,因为是“原始”修复,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让当事人直接参与到修复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当事人可以亲身感受植物、植被、河流、鱼龟等的种植、养活、养护的难度,从而加深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认识,进而在后续的生产中和生命自觉自觉地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保护者。
兰州市城关法院在审理环境资源案件中,坚持司法惩戒与生态修复并重的原则,探索推广森林、森林等领域的生态司法保护与修复模式。水、土地,进一步创新生态修复 在形式和途径上,将生态修复作为当事人在环境资源案件中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常态化机制,使司法审判转化为“ “可再生能源”,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国家党媒信息公开平台